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鼎汇娱乐 > 新闻动态 >

杏林高手聚松桃“论剑” 竞技赛场比真功夫 |铜仁市第二届民族医药技能竞赛在松桃举办侧记

发布日期:2025-10-12 14:23    点击次数:64

“这是黄柏,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这是地骨皮,有清热之功效……”9月29日,铜仁市第二届民族医药技能竞赛现场辨识药物环节,来自松桃的选手谭善龙凭着望、闻、触技法,快速辨识药材名称与功效,尽显杏林高手的扎实功底。

“千年岐黄传薪火,一碗汤药润苍生。”民族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守护苍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医药文化、提升民族医药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由铜仁市卫生健康局、铜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主办,铜仁市中医药学会、松桃苗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协办,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承办的铜仁市第二届民族医药技能竞赛在松桃成功举办。

杏林高手“论剑”,竞技赛场比真功夫。当天,比赛现场没有刀光剑影,却是真功夫的较量,11个代表队的97名选手均“身怀绝技”,有的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烂熟于心”,有的谙熟于中草药的性能……一轮轮精彩的巅峰对决在松桃上演!

松桃:厚植民族医药发展沃土

展开剩余85%

“黔地无闲草,遍地皆良药。”作为大赛的承办地,松桃苗族自治县穿过漫长的历史长空,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苗医药。苗医药资源丰富,2012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县内发现中草药达1077味,2022年经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确认,松桃有道地药材91种,民间苗医达500多人。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药也被列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苗医苗药是松桃的宝贵资源,对区域的医疗健康事业以及丰富苗族医药文化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始终把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推动苗医药“活起来”“强起来”。

作为国家三级中医医院,承办此次赛事的松桃民族中医院不仅开设中医内科、针灸科、苗医药科等特色科室,还依托本土药材资源,研发了苗药贴敷、苗药熏蒸等特色疗法,因“接地气、疗效好”而受群众的认可。该院不断创新“中(苗)医下乡”等举措,协助28个乡镇开设中(苗)医馆,守护群众健康。

厚植民族医药发展沃土,松桃“立法护根”,让传承更加有保障。2021年9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医药发展条例》,松桃成为铜仁市首个为民族医药进行专项立法的自治县,不仅为苗医药的诊疗规范、药材保护、人才培养等划定“硬杠杠”,更以法治力量回应了“口传心授难传承”的现实挑战。

数据见证松桃民族医药发展喜人成效。杜仲、黄柏、黄精、吴茱萸、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石斛等12种药材被列入国家药典;16人获得省级《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市级传统医学专长证书3人,各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代表36人,19名苗医药从业人员通过资质考核认定;47项苗医特色疗法入选省、市、县非遗名录,唐荣成的“十方脉诊法”、石再芬的“砖熨疗法”、吴海塔的“挑痧疗法”、麻广林的苗火针等数十项特色诊疗技艺方法,成为群众信赖的“救命术”。

为推动苗医药高质量发展,松桃民族中医院出版《松桃苗族自治县苗药资源图谱》,让散落在苗乡大地的2000余味草药有了“身份证”,获批成立了“铜仁市苗医药质控中心”、建设了铜仁中南门松桃苗医馆。苗医药科建立了“内治+外治”双疗法体系,以苗火针及苗药等特色技术诊疗治疗肥胖、糖尿病、风湿类疾病、癫痫及骨伤等疾病。

比赛:杏林高手比拼见真功夫

拒绝“花架子”,只比“真功夫”。铜仁市第二届民族医药技能竞赛不仅是一场“比技术、赛水平”的竞技,更是一次“聚智慧、谋发展”的盛会;比赛打破团队参赛模式,所有选手均以个人身份报名,根据从业背景划分为中医专长医师组、传统医药非遗组、民族医药师资组三个竞赛组。

比赛聚焦中医药经典理论与行业规范,既要“谈古”也要“论今”。考核内容覆盖《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要求选手熟知中医辨证的逻辑与基本原则,通过中医经典考核,检验选手对经典民族医学精髓的理解与传承。

熟理论也要会实操。选手面对20味药材,通过“望、闻、触”等方法,既要精准辨识出每味药材的“底牌”,也要讲出药物的名称、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全面考验中医临床的“认药”基本功。比如黄柏,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让“懂医”与”守法”同行。民族医药师资组除了比中医药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参赛选手车崇武说:“医生懂法,才能坚守用药安全、诊疗规范的底线,才能推动民族医药在合法合规的路上传承与发展。”

竞赛彰显了“理论+实操”“专业+法规”比拼特色,评委组均来自行业内的专家。经过激烈角逐与专业评审,这场对决在评委严谨的评定下圆满落幕,最终评出3个优秀组织奖,3人获个人一等奖,8人获个人二等奖,15人获个人三等奖。

展示:13项民间技法惊艳全场

千年岐黄传薪火,一碗汤药润苍生。在中华民族医药的浩瀚长河中,民间疗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竞赛期间,一个个“民间医药特色疗法展示”精彩上演,来自苗族、羌族等民族传统疗法轮番亮相,充分展示了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医护人员表演了《八段锦》,这一历经千年的养生技能,以其柔和节奏,为赛事增加了几分从容。接着,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苗医药科的麻广林医生带来“苗火针”疗法,该疗法选用特制细针,经火烧红至白亮后快速刺入穴位,能借助温热之力驱散寒湿、通络止痛,尤其对慢性疼痛类病症能做到针入痛止,疗效显著。

麻广林医生带来“苗火针”。

随后,各项特色疗法依次登场,松桃民族中医院马笑勤护师带来了“苗医履药蛋”疗法。这一疗法将苗药与鸡蛋同煮,制成药蛋后在体表滚动按压,鸡蛋的温润与苗药的药力能滋养肌肤、调理气血,尤其适合外感风寒、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人群;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孙朝国带来的“火疗”,可治疗头痛偏头痛;江口县中医医院白玉涛带来“羌族特色疗法”。其医药历经千年传承,不仅精于骨伤、骨病治疗,有特色手法与羌药膏外敷方。

参观康养产品

从民间简易疗法到中医经典技法,这些疗法源于生活、传于民间,是守护群众健康的智慧结晶,让现场的群众与参加康养产展示品的负责人耳目一新。当天共有30多家单位(企业)携带150多种康养产品现场参展。工作人员龙军锋说:“通过现场观看,我对民族医药与疗法有了新认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通讯员 侯桂平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发布于:贵州省